宜蘭蘇澳的白米社區舊名為白米甕,可有趣的是這白米說的不是稻米。
在日治時期日本利用白米地區先天的自然條件,發展礦石工業,
盛產石灰粉與石灰石,由於石灰石粒粒像白米因而得名。
白米甕得天獨厚,除了石灰礦產豐富,森林也盛產製作木屐的樹材,
因此發展出木屐產業,成為本省木屐的主要供應源。
然而時代的變遷,也讓木屐業没落。
走近白米木屐館,立刻就有人員親切的上前招呼,
原來,上一批的導覽介紹已開始了十分鐘,
館方人員為了不讓我們等候太久,經協調後決定讓我們中途插花
上了樓,大家都認真的聽著導覽人員的介紹,
仔細看著師傅手中的每一個動作,
因為,有奬徵答的答案就在師傅巧手的作業中。
而答對題目的人可以得到師傅現場雕刻完成的作品,
没想到 樂 竟然後來居上,幸運的答對了題目,真是開心極了
木屐在白米社區的努力與推廣之下,
不僅讓整個社區團結一心,更讓木屐從實用的生活中,走進了文化藝術。
在木屐上彩繪,讓没落的木屐得以復活,也再造社區的新生命。
這師傅是木屐館的義工媽媽,
聽了導覽人員的介紹才知道原來館中所有的人員都是志工。
這群素人藝術家最常說的一句話是
『阮活到七老八老擱有機會提這支筆,勁趣味』
這個還在就學的大學生也是館內的志工。
這在地的年輕妹妹可不簡單哦,她的彩繪可是獲得國內肯定的呢
不過 樂 忘記了,不知是什麼比賽的第一名
白米人營造社區是全員動起來,積極推動,結合年輕的創意,
大力養成下一代對社區的認同,這份心讓 樂 好感動。
木屐館現場不僅有木屐DIY教學,還有老師帶領遊客們一同做木屐操,
原來這每一雙不同的鞋款都有不同的健身功能。
樂 跟著老師一起1234…2234…認真的差點忘了拍照記錄
木屐館內展示著各種不同顏色花式的彩繪以及高跟鞋、
休閒平底鞋款式的半成品,可供遊客依照個人喜好與需求做搭配選擇,
其貼還不只如此,還設置了體驗區供人試穿。
小三 也不落人後, 樂 見機不可失,趕緊按下快門,呵呵~
有點模糊了
收拾起玩心,仔細一瞧,發現這不是普通裝飾用的木屐,而是結婚證書。
很特別吧
這個特別的結婚證書現在有接受網路預訂,只要備好照片附上資料就可以囉
說是素人藝術的〝醜醜水〞其實是謙虛~
這〝醜醜水〞不僅讓木屐重現生機,更讓白米社區充滿了無限希望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