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每一次的「城事」探索中,每張照片都是一份可貴的記錄。
透過照片一張又一張的串連,記錄下的不只是旅程中心情的故事。
每一個旅行分享的篇章,都有 樂 最深刻的感動和感觸;
從「無知」、「不知」到「重新認識」進而對城市有了「新的認知」,
在「城市探索城事」是 樂 在旅行中學習豐厚人生收穫的過程之一。
從沒想過樂會這麼常來基隆,
不管是受美麗山水誘惑,還是受美食引誘, 樂 在基隆〝親像咧行灶腳〞(台語)!
早風聞基隆是個「不夜城」,
我只是沒有想到當店家紛紛打烊休息時,來接棒的會是買賣漁貨的市集!
天未亮,基隆『崁頂漁市』熱鬧得像黃昏市場!
大海的味道,夾雜著南腔北調,此起彼落的叫賣與喊價聲也讓人熱血沸騰!
嘶啞的聲線勾勒生命的張力,我在人聲鼎沸的市集,快門跟著感動快馬加鞭;
認真打拚人們,展現台灣人的軟實力。
『崁仔頂漁市』清朝就存在於基隆,
從蕭條的七戶人家開始,是基隆發展最早的街道。
「黎明即起」「逛漁市趣」,這是隸屬於基隆人的專屬記憶。
『崁仔頂漁市』開市雖早,
新鮮的漁貨卻非常豐富多元(族繁不及備載~照片加減看…拍謝嘿),
這也使得愛吃魚的樂一路「這是什麼魚」從頭問到尾(吐舌)。
有趣的是,不論太陽多麼認真地介紹,我始終記不住牠們的名字,
在台灣北端漁業有兩大空間系統:
一是遠洋拖網漁業據點的基隆正濱漁港,其魚市場的冷魚貨擴散至全台各地。
二是以東北角及北海岸的各中小型漁村主的基隆漁港,
而其漁獲物大部份都滙集到這個熱鬧的崁仔頂的漁市來。
台灣北端沿岸平地缺乏,海岸曲折多灣澳,所以過去有多的居民都是靠海維生。
而要瞭解『崁仔頂漁市』文化,必須先從各個漁村之漁業的發展開始。
您感興趣嗎?
下次如果到基隆來玩,除了到博愛市場和廟口夜市感受基隆人吃的文化外,
記得到『海洋廣場』看夜景、等日出以及逛逛崁仔頂漁市哦。
當黎明的光,劃破黑夜的屏幕,『崁仔頂漁市』的熱鬧也將緊鑼密鼓的開啓基隆人一天的開始。
漁貨拍賣也是漁市的重頭好戲,拍賣員通常三人一組,有男有女。
有人負責拿著小本子記帳,有人負責收錢和找零,另一名叫賣高手則扯開喉嚨喊價。
尖峰時刻,人潮洶湧,在大家七手八腳忙得不可開交之際,
都說一日之計在於晨,今天 樂 算是開了眼界了!
難得早起逛漁市,不僅長見識, 樂 還很有口福呢 ^^
「博愛市場」就像我的「晨間廚房」想吃什麼,這裡通通都能滿足我。
這一攤『自助餐』常常客滿, 樂 路過無數回,卻沒一次走進來!
今日首次出手,即點了一份「東星斑(俗稱-紅條)鮮魚大餐」,
「基隆好有料」,樂在基隆〝嗯那有呷擱有抓〞(請用台語)^^
『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』,我在基隆也見識了台灣人的軟實力。